一篇文章带你玩转朋友圈传播大法!

不论人或事,都会被添加标的,而这个标的是可控的。例如:你转发了一个公益的文章,别人就会在你的形象上增加爱心的标签;你发了张自黑的照片,别人就会在你的性格上增加有趣的标签。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保持自己的调性,就会给别人一种你想展现的个性。

个人用户传播逻辑

普通人的传播逻辑是这样的!

既然逻辑如此简单,那为什么还有无聊的内容存在,共鸣不迭代竟然也能传播?

假如我们增加一些脏乱差的内容,就会变成这样!

以上就是个人用户的朋友圈在“传播”这件事上的基础逻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个问题:

1、由于朋友圈属于强关系链的缘故,垃圾信息被转移了,但没消失,这就是为什么老掉牙的烂分享还存在着。

2、就算我们举报、删好友、拉黑、不看对方朋友圈,也挡不住第三方和陌生人的外部分享,朋友圈是媒介,不是唯一信息源。

当整个逻辑走完一个轮回以后,我们自身也许并不是所谓的“好友”、“陌生人”、“第三方”,也许我们在整个社交媒体的矩阵里,属于三合一的形态,在自己微信里,我们是好友;在社群里,我们是陌生人;在论坛里,我们又是第三方制造者。

正常的优质文章是这样传播的

假设我们添点擦边球的标题或者烂视频,就会变成这样!

从公众号的逻辑里,我们能看的就更多了:

1、与个人用户的朋友圈不同,公众号的传播更广泛,病毒、伪原创、擦边球的内容也更好传播。作为运营者,分享一个有质量的文章,不一定能提高多少逼格,但是分享一篇质量差的文章,逻辑是走不通的。

2、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传播的拷贝更严谨。

3、只要是传播,就有价值,低质量文章在服务号上要比订阅号更适用。

如何做到优质传播?

外行看来,推广总在挑战公司的财务能力,但在内行看来,拿到钱才是最大的困难。在拿钱这个过程中,会牵扯到了一个有关“感染力”的问题,策划者或运营者没有发挥出感染力,怎么感染不算太了解你的人(新朋友、新同事、你的上司)和根本不了解你的人(粉丝、客户、陌生人)?

你要先做到:

增加自己(或公众号)在朋友圈里的个性化属性,比如:神经病、炫富、流氓气息、君子、爱美等等,这些都可以,别在乎是什么,先展现再说。

有调性的推送,不要随意堆积内容,比如昨天骂了个SB,今天信个基督,明天又调侃了二胎政策。学会制造回复点,别人脑子里有什么,你就引导什么。比如:设问结尾、争议性配图、实时消息、最新消息等。

当你明白大概框架以后,就要着重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明白别人为什么在线分享

虽然wifi需求已经进入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但这并不代表信息轰炸的时代,你的东西就比别人的好。

早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出现前,人们就已经学会了表演这项技能,面对面的信息交流给了人们归属感、兴趣点、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只不过那时候有的只是信件和传统媒介。如今,我们动动手指就能看到大量咨询,同一条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模式展现出来,瞬间传遍全球,而这个分享的本源,就建立在动机上,也就是大多数互联网人所讲的触感。

你所发送的任何一条信息都存在着价值,就算阅读数为零,在朋友圈中也起到了刷新存在感的作用,如果其中恰好给别人预设了一些动机,那就很容易爆炸了(例如下雪的时候,你发朋友圈最美合集,别人保存或分享的动机就在于你已经做过了筛选,是当天朋友圈里优质的图片输出源)。

2、在线分享的种类

分享者:热心帮助别人,爱心爆棚,对所有善事兴趣极大,利他则利己。

权威者:认为自己属于行业权威,有概念的地方就有这类人。

嬉皮士:赶时髦、做潮人、发最新的咨询,拍最丑的脸,你糗我点赞。

中介商:回力标式反馈,吃大锅饭,疯狂转发,24小时刷屏。

寡言者:每天都在看朋友圈却很少发内容,但这类人只希望认识“分享者”和“权威者”。

感叹者:这类人分享的行为如同收藏,朋友圈只是媒介,每次分享都会长篇大论,事后还会回味无穷。

内容概括如下图:

3、如何分享

信任度:不论是用户粘性、互动,还是好友之间的闲聊,信任度都在沟通中产生,只有在值得依赖的信任度基础上,才会有内容价值观的赞同和信服。

频率:保持自己的曝光度,提高自己分享内容的频率。

激发:标准的互联网产品思维,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简单:每个人的认知程度都很有限,阅读能力也参差不齐。高速阅读早已变成趋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分享有用的东西,在如今变得十分可贵。

线索:给用户留下思考方向的引导:感恩、愤怒、怀旧、欢笑等。

时间:分享时段最高的时间集中于10:00-12:00,20:00-22:00;而反馈率最高的时段在12:00-14:00。可见工作中的人更喜欢刷朋友圈,反而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微信就变成了纯粹的沟通工具。

监控:如果你是某账号的负责人或者运营者,记得做每日监控分析,无用功是互联网传播最可怕的事情,时间不再代表金钱,而是体现出策略的正确与否。

整理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作者:郭老湿。

来源:木木博客

 
本文由 微营销手册 作者:微营销手册 发表,其版权均为 微营销手册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微营销手册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