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走向专业,运营新人必须掌握的10个高效方法

对于一个运营新人来讲,最先需要理清楚的不是着手去做,而是要理解运营究竟是什么?

 

HR、职场前辈眼中的运营究竟是什么?

 

各路人眼中的运营是什么样子?

640.jpg

百度说:运营就是各种计划,实施与控制,是与产品设计制造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的统称,非常别扭的解释。

 

前程无忧,拉勾等招聘网站,HR说:运营就是要能够独立撰写文案,有独立策划活动和组织活动的经验以及有社会化营销的意识。

 

如果你向工作中的前辈们请教,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什么都干,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

 

土鳖公司可能会说:运营就是文案。

 

从认知运营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理清楚你是在搬砖还是在创造价值或者创造内容。你是将产品做一个简单的运行还是做一些小活动,玩一些规则,把用户给带起来,为用户创造价值?

 

运营3要素:拉新、拉沉、拉活

 

总结来说,运营就是通过一定的策略,以某种方式达到提升产品形象的目的。

 

拉新:比如说我新运营了一个公众号,用户觉得特别有趣,有趣就是用户对你产品的第一印象。这个活就是拉新。

 

拉沉:你所做的一系列活动,给用户带来一些新的,好玩的东西。用户可能因此而再度活跃,实际上你是在提升产品在老用户心中的形象。

 

拉活:这一点可能童鞋们对它的印象最深,比如说做的一些活动或者诱导,用户可以发现你产品中不为人知的人性化的形象,比如说,腹黑,逗逼好玩。你所做的依然是在提升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印象。

 

好的运营应当会找到自己的定位

 

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有助于提升现阶段的工作效率和理清自己未来发展方向。

640.jpg

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擅长点。比如用户的分析,热点跟踪,渠道挖掘,创意发散等等。你更擅长哪些方面呢?基于这些,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它分成三类。

 

常规运营。包括了内容,市场等一些日常类的运营。

 

创意运营。主要是内容策划和市场策划等等。比如我们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各种星座分析的内容,可以简单的归类为创意运营。

 

策略运营。包括用户机制的确立,分析等等,这就是策略运营干的活。什么是用户机制的建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贴吧吧规,社区的一些运行规则等等。

 

根据上面的分类,不同的运营应该掌握哪些必备技能?

 

常规运营,需要掌握常规运营的模式,懂一些创意,同时也需要知道一些策略,运营的规则。

 

创意运营,在运营的时候需要懂得规则,在常规运营和熟练的运营的时候做一些常规的策划,同时精通创意营销。

 

策略运营需要建立自己的用户模式机制,要懂得一些基础的用户运营,能够非常熟练的把创意融入到策略里面。

 

掌握了这些必备技能以后,你的运营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运营的从0到1

 

640.jpg

运营的工作链是什么样的?

 

前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市场的调研和分析,进行定位让运营的目标确立。

 

到了中期就是日常运营的时候,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的归类,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类的处理,还有制作,最后将内容成型。

 

后期会以一个媒体为载体,比如说微博,微信等等来进行传播,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运营工作链。

 

当然,这个运营的工作链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你的产品是母婴类产品,70后80后90后的父母,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欲望、决策判断这些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在运营母婴类产品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再过几年,你要尝试去了解95后,00后的父母,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决策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就是根据用户这些心理层面的变化而加以引导,不断地去调整运营目标。

 

在中间运行的这一块,我特地的加上了一个灰色的框,这个框就是我们日常运营经常要做的一些事情。包括信息搜集,你可以从微博、微信、朋友圈,新闻等渠道搜集你所在的领域的一些信息。再将这些信息筛选并分类。

 

对于运营新人来说,这个部分可能就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多了,让许多新人都无所适从。我将这些信息分成三个部分。

 

优质信息,优质信息是指可利用,可学习,可借鉴有帮助的一类信息或话题。并不局限你现在工作的信息。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优秀的案例就是一个优秀的信息。

 

一类信息,就是有较好的延展性,舆论性也比较大,像微博的热门话题之类的,可能会酝酿一些事件的信息,比如年前不久帝吧出征facebook之类的,这个信息就属于事件信息。

二类信息,可以理解为可加工的信息或者作为可补充的信息。

 

熟悉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归类,处理制作和成型这样一条链条之后,剩下的就可以理解为制作上面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你需要多加尝试,多去写,多去练习,多去操作几遍。

 

竞品分析对运营有多重要?

640.jpg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第一,是为了企业制定行业产品的战略规划,产品以及各条子产品的布局,为市场占有率等等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依据。

第二,是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以及动态,判断竞品的战略意图和最新的调整方向。

 

第三,掌握竞争对手的资本背景,市场的用户的细分群体和满足还有空缺的市场,包括产品的运营策略。

 

第四,可以快速的调整,以保持自身产品的稳定性,或者快速提升市场的占有率。

 

第五,为新立项的产品提供方向和支持。

 

640.jpg

竞品分析的步骤又是什么样的?

 

第一明确主线。

 

第二分析用户。

 

第三筛选竞品。

 

第四就是分析。

 

明确主线和分析用户这两点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随机取样的用户形成的报告是非常不准确的,你要针对你产品的目标用户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你的运营目标。第三点筛选竞品,是竞品分析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我一直认为竞争对手的运营高度决定了你将来或者现在的运营高度。最后是分析,分析包括从公司的运营维度分析,还有用户维度的分析以及运营层面的分析。

为什么我会将竞品分析排在那么前,是因为我目前接触到的大部分运营岗位,他们都只会将自己大学所惯用的伎俩,这上面所做的分析模式等等直接照搬到工作上面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知名的,非专业的分析,然后大部分同学以这类分析进行参考,学习,制作,最后得出一个让自己沾沾自喜的结论,觉得竞品也就不过如此嘛!感觉自己的运营水平好像也不错。

 

一次典型失败案例的教训

 

下面我们来讲今天的第二大内容,也就是触媒的思维。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我依然能够看到各种给到我们参考的方案中写的都是全网的思维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微博,微信,然后报纸加上户外的广告牌,在门户上投放,然后刷墙,最后投到电视,自媒体等等。

 

首先就拿自己的失败案例来说吧!2011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小的广告公司做实习策划,当时是接了一个关于手机的案子,由于刚涉足投放这块,比较盲目的去相信别人说的“流量思维”,愿意去相信流量能够带来一切的说法。当时把手机的促销活动投放在天涯还有一些垂直的手机门户网站上面。实际上,当时真正的安卓发烧友是停留在威锋和安卓网这两家专业的垂直论坛上面。如果只是从流量上面来说的话,猫扑当时的流量也已经超过了天涯,所以这是一个错误的相当的自嗨的失败案例。

 

尝试给用户打标签

 

成熟一点的运营,往往会通过用户画像的机制去为用户定制内容。对于初级运营,给用户尝试标签化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方式。

640.jpg

可以用两类标签将用户进行分类,静态标签指的是一些静态信息,比较不容易出现大改动的信息。比如他的身份背景,年龄,姓名,星座,职业信息,该年龄段的用户常常遇到的挑战或痛点,在购买过程中他是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另一类的则是指用户的动态标签,指的是用户的一些行为信息。包括用户的上线时间,这类用户喜欢在文章里去做什么样的评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用户情绪,他会不会对你的产品进行口碑的传播。对你目前的用户尝试着进行标签化,梳理标签和标签之间的关系,加上一些热点的追踪就能快速的制作出用户所需要的想要看到的一些信息。

通过一系列的标签化,我们可以很快的捕捉到用户,他们平时到底在关注什么样的内容和媒介。60岁的用户可能会更关注一些小传单,大的海报等等。在这上面,我们可以做一些细心的小功夫,比如说吧图片设计的更精美。对于95后,可以尝试将媒介信息放到QQ空间或者贴吧之类的地方。

 

怎样通过运营手段影响用户行为?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运营中最常见的一种“泛意识”,泛意识到底是指的什么?泛意识常常被运用于政治,权利上面,是指文化和思想的一种侵蚀,放到运营上面,我们可以理解为你的产品或者你的运营会给用户什么样的印象。比如kindle,我们可以看到kindle出现在各种各样的休闲场合,这也是kindle所希望用户能接纳的一种形象,就是在任意的休闲场景下面,能够轻松的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这就是kindle的泛意识。

640.jpg

下面我再举例一个老朋友,就是馒头的读书会,实际上运营所应有的泛意识,是指通过某种策略去影响用户的行为,降低用户在某方面的思考成本,进而再度改变他的行为。在层级上,泛意识比自传播层级更高。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馒头妹纸发布某一条消息,要读一本书,这就是确立目标,唤醒各位的意识。然后播种这种行为,比如说建一个小群进行沟通交流之类的,然后不断重复,是一个加深印象的过程,接下来就是收获成果,也就是各位常见的一些运营笔记。号召大家快来看看这是我们优秀的童鞋做的一些读书心得和笔记,然后这个童鞋就会进行一些口碑传播,比如截图发到朋友圈,然后告诉给其他人,这是我在馒头里面做的一个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分享。

 

作为受众就会接受某一个特定目标,比如说读谋一本书,比如说按照你原有的计划,你这个时间是要打游戏或者看剧,但是你选择了看书,到处去传播你所学的内容的收获,同时到处传播你所收获的价值。

 

运营工作中,常见的5个误区

 

下面给大家讲讲常见的运营思维误区有哪些。

1、重术思维,这种思维是最常见的。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在运营上面是有所谓的捷径可以走的。觉得只要懂了一些技巧,方法或者方法论总比埋头苦干强太多了,从而忽视了运营里面的一些基础工作。比如常见的借势营销,不管产品是什么调性,这个热点怎么样,都要强行的将自己的产品和热点进行连接,造成了非常差的用户体验,这种就是重术思维。

 

2、发散思维。运营新人经常会发现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冒出来,觉得这个可以做,那个也可以做。

 

3、短期思维。短期思维在新人里面来说可以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比如说今天看到杜蕾斯的借势做的特别好,明天看到顾爷的神转折做的特别好,后天看到了新世相公众号的文艺小清新。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后天又换另外一个,总之就是固定不下来一种风格,从不去思考和总结自己要做什么内容,为什么你的内容总是留不住用户,正是因为用户接受不了你的一变再变,他的接纳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他只能被迫的选择离开,放弃你所运营的东西。

 

4、惰性思维。惰性思维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也就是抱着原有的经验和成就紧紧不放,试图把这些经验直接照搬到新平台上。

 

5、惯性思维。习惯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去观察或者思考事物,用旧的眼光去判断新鲜的事物。比如我还在媒体的时候,就遇到一个老前辈拉着我,他很久没有跑一线了,就跟我说:来,我来告诉你用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用户要的是这个…实际上他说说的用户都是他自己在跑一线的时候的用户了。

 

运营新人完成进阶的10个高效方法

 

运营新人想要从零走向专业,前提需要端正你的心态。

 

要明白:

 

1、运营并不是万能的。

 

2、没有运营则是万万不能的。

 

3、运营和产品并不是割裂的关系,他们是合作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还有技术,UI等等。

 

4、最高级的运营就是发动用户去帮你运营。虽然运营是需要去不断的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但不代表旧的案例不可以重复的使用。

 

一、用户至上

 

用户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细节贯穿整个理念。

 

我前段时间碰到的一件事情,有位业内人士的分享,他要将整个APP的push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频繁使用的用户类,第二是低频使用的用户类。他要对低频用户进行挖掘并对这批用户进行频繁的推送,他相信这个方法可以提升低频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同时他减少了对高频用户的push推送,因为反正都是核心用户,肯定会每天都点开我的应用,我又何必去做呢?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低频用户之所以叫低频用户,一般都是出于某种需求下载了你这个应用,所以他留给你的数据并不是精准的数据,相反他是根据当时的需求,去查用或者使用你的app。这种情况我是建议一般反过来思考,对于高频用户进行详细的数据挖掘,更好的留住他们,引导他们打开app,并延长他们逗留在app上的时间。对于低频的用户,我们则选择比较保守的做法,推送一些关键的信息。一定要细分你的用户群。

 

二、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第二就是对于运营来说,要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必须包含有广度和深度的数据。第一个就是行业的数据,就是你对行业的或者门槛的数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说做一个2C 的产品,你要做多大的量才能和别人去谈资源合作或者互换呢?这些就是广度。

 

深度就是你产品的下载量,评论量以及竞品相对应的量,还有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和留存用户等。只有你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的时候,在策划一个活动的时候,才能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同时也能做好总结。当然,你应该要理性看待数据,数据并不是衡量你工作的唯一标准,用户的口碑和体验才是第一。

 

三、拒绝片面看问题

 

客观思维就是你以为用户知道的,但其实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比如说你曾经推过某个活动,但是你忽略了把信息告诉用户。因为你认为这种方法都这么老土了,用户应该都会,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懂这一类玩法。要拒绝片面的看待问题。

 

四、牢记,运营是为用户创造价值

 

价值导向,运营的内容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而并非是为公司创造利益,创造利益那是销售部门该干的事情。从这点出发才能做出走心的运营。在没有新的产品,新的内容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去围绕热点,或者一些知识去进行简单的包装,然后植入产品,推送给用户,我相信这对用户的体验来说会好很多,学会去慢慢的引导用户。

 

用户的口味和需求往往是动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需要用数据去辅助运营,并且去监控热点和用户的原因。

 

五、流量为王?错!

640.jpg

接下来也要讲到两个误区,这两个也是比较常见的误区思维,第一个就是屌丝思维,过度的关注内容的普适性,忽略了有调性的内容,会使用户更具粘性。第二就是流量思维,将内容的流量眼球放在第一,这种不利于长久的发展。比如我明明是一个很严肃的平台但是偏偏要转发一些没节操的内容,这只是为了让用户好看,但是并没有发展好自己用户的事情。

 

六、养成做表格的习惯

640.jpg

怎样提高自己的运营水平?

 

不妨给自己列一张表。

 

第一,目前自己的运营遇到什么问题?第二,目前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包括ps,一些简单的前端工作,目前工作遇到的瓶颈,比如说用户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之类的,这些内容都罗列好,然后画一个简单的树状图,把内容填上去,然后将完成的情况不断的打钩,一个个去完善,回过头来就发现你自己已经逐渐的成长起来。

 

七、这些技能你应该优先培养

640.jpg

Tips2就是建议优先培养起来的技能。

 

a.建立初步在上用户行为概念结构。比如说互联网用户大致是一群什么样的用户,他们一般上网是为了什么?比如当他们使用你的app的时候,他们的整个行为模式是怎么样的。

 

b.对数据的敏感程度,比如上面提到的留存量之类的。

 

c.学会抛开各种观点和理论。抛开雕爷和金锉刀这些观点和他们的理论,他们的方法真的不一定适合你。

 

d.尝试着给用户贴标签,描述这些标签背后的用户行为。比如三十岁,宅男,微胖这些,你所获得的信息有不太善于社交,你可能进入亚健康状态等等。

 

e.换位进行用户思考。从这点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你的用户会遇见什么痛点,用这些痛点拿来对你的用户进行分析,看看你的产品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你的运营能不能达到他们的需求。

 

f.学会找出关键的敏感数据。比如某篇文章他的转发量特别的高,在这个文章的二次或三次的传播中的过程中,某个环节做得特别的好,导致这个量极速的上升,还有用户的页面停留时长,用户的页面留存,这些数据都是敏感数据。

 

八、建立日常工作参考表

640.jpg

这是我还在做一个打杂新人的时候每天都会执行对照的日常工作表格,如早上做一些简单的检测,然后做一些数据上的分析,比如我昨天的某篇文章,他的运营转发量该是多少,梳理下我今天大概要做些什么,然后再去看看各家的热点,挑一两个用户跟他们进行交流。比如寻找一些有趣的回复,特别是神回复之类的,跟他们进行交流或者回访。尝试根据当天所学到的东西整合一篇热点。

 

九、一个独门小技巧

640.jpg

最后再分享一个独门的小技巧,用产品思维判断一个活动的可行性。

 

首先你要给用户一个简单的画像,打好标签,分析他们大致的痛点,同时将他们罗列出来,然后把产品的亮点都给罗列出来。接着不断的发散,最后再回忆一下今天所遇到的一些热点或者新闻,是否能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从而快速的去确定主题,然后你就可以尝试的去做了。

 

十、对于运营,最后的4个劝诫

 

第一,了解用户的动机,比了解用户的增长更加重要。用户为什么来到你这个平台,他们的行为比你盲目的引流更为重要。

 

第二,构建产品的氛围比内容的增长更为重要。比如你的产品是否鼓励用户去生产UGC,就像网易的神评论,神回复等等,这种就是产品的氛围。

 

第三,构建产品的口碑比拉新的数据更为重要。比如脸萌,他们的运营的重点一开始就没有放在拉新上。

 

第四,关注用户的关系链比关注用户的活跃度更重要。比如豆瓣,比如知乎等等,他们构成了非常庞大的用户关系链。注用户的离开成本比关注用户的流失率更为重要,如果一个用户能够真正的明白脱离了你的产品相当于失去了什么,比起你盲目的关注平台的流失率要重要得多。

 

什么时候才算是到了中层运营呢?如果你去思考这个活动对于拉新,拉沉,拉活哪一个意义更大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做出取舍,你也就进阶到了一个中层运营。

本文由 微营销手册 作者:微营销手册 发表,其版权均为 微营销手册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微营销手册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