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推销信息充斥 是非微信何时回归本质?

073922260511 (1)

   退群,还是不退群,对于市民小张而言是个问题。她看着手机上不断闪烁的“微信群消息”,已经犹豫了好几天。

    这并不是闲来无事的矫情。对于玩惯了智能手机的“低头族”们而言,莫名其妙被拉拽进微信群是常有的事情。在一些资深“低头族”的微信分组中,各种“群”甚至多达数十个。加群之后,要么是广告信息狂轰滥炸,要么是骗子骚扰“见缝插针”,但是想退群可能会伤了群主与自己的交情;更有人无奈地发现,自己厌烦微信群,却已经难离开了……

    “群奴”的纠结

    小张把自己称为“群奴”。

    “每天打开手机后,第一件事是点开微信,查看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群消息。”小张告诉记者,自己是干销售工作的,各种微信群成了她拓展人脉资源的有效工具和平台。在她的手机中记者看到,成员不同的微信群多达30多个。同学群、同事群、客户群、朋友群、老乡群……林林总总,群成员的人数从十几人到三四百人不等。

    加的群多了,起初对年轻人小张而言是件蛮新鲜的事情。“每天早上起来,看着群内的成员们七嘴八舌,那种感觉挺充实的。”但是时间一长,小张发现事情正在逐渐变化,微信群变得让她越来越感到“负担沉重”。“现在不少群里广告信息泛滥,只要打开后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就会跳出来。”群内广告信息最多的时候,小张的手机震动不停,每一次震动都代表着又收到了一条“无法拒接”的群消息。

    即使关闭了群消息的提示功能,也不意味着完全摆脱骚扰。那么小张为何不退出令自己无奈的微信群呢?

    “哪有那么容易?总得顾及到和群主之间的面子吧。”小张苦笑着说,每个微信群的建立者和邀请加入者,大多是她生活中的朋友。“轻易退群总得给人个交代,否则今后还能不能交往了?”小张说,看来自己被群消息狂轰滥炸的日子还得继续。

    “群奴”不止小张一个。人是社会的动物,只要是有群体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不论现在的人际关系是实体还是虚拟,一切规则都还在。如果你被现在所在的虚拟社交群太多的问题烦扰,怎么样退群才能不引起轩然大波?怎样做才能继续和群内人做朋友?如何优雅又有礼貌?这都是值得“群奴”们思考的问题。

    微信群里的是是非非

    对于“群奴”而言,纠结并不止于群消息的“狂轰滥炸”。“低头族”蔡先生告诉记者,如今打开自己的智能手机,点开微信图标,点击“微信”,置顶的永远是那些多人对话,这些就是所谓的“群”。据他的不完全统计,身边人的微信里至少有三四个群,光是工作,很多人都有好几个微信群。“每天就算没有电话,微信也会叮咚作响,更要命的是,这里面百分之八十的信息,很有可能跟你没有半点关系。”蔡先生表示,最令人无奈的还是经常被强拉进一些莫名其妙的微信群。“不久前我就被拽进了一个所谓的‘永远是朋友’微信群。除了邀请我加入的人是我朋友外,其他人一概不识。”蔡先生说,自己想退出,但又遭遇了和小张类似的“纠结”。

    在记者采访中,网友们总结出了令人纠结的微信群几大“罪状”:

    群内如果有几个已经衣食无忧,尤其是完全无需养自己的全职在家人士的时候,会显得特别热闹,他们有事没事都要发言,发言还极其无聊,经常偏离主题,一点启发性都没有。若是这个爱说话的群友身在大洋彼岸,每次说话都是大家熟睡之时,就更让人抓狂了。如果同一个群还有上班族群友,会非常郁闷,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听到提示音一直响,应该逼近崩溃。

    有些群的定位不准确,而群友也是生拉硬拽入群的。让本来没有关系的人硬找共同的兴趣点非常困难,由此导致群话题很难吸引人。

    有人戏称自打有了微信之后,每个人都开始做生意了。群里这样的人太多,而且天天打小广告也是让人生厌的一件事情。

    如果群中有人特别不注重互联网礼仪,甚至出口成脏,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一些微信群中,如果你的头像是美女,时常会受到不自重者的骚扰。而利用微信群行骗的消息也时常见诸报端。

    让微信回归

    “社交工具”本质

    知名社会学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柳中权认为,和风靡一时的QQ、人人网、微博一样,微信也是一种方便熟人和朋友交流的社交工具。沟通属性才是微信的核心定位,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微信群,过度营销必然令人产生厌烦感。而如今微信群中确实乱象丛生,尤其是营销广告铺天盖地。这正证明微信应该尽快回归社交工具本质的重要性。

    而微信的官方运营团队也在针对微信群的乱象进行调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微信已经设置了关于群人数和拉人进群的权限。在人数允许范围内,群主和群友都可以拉好友入群;超过最高人数上限后,只有群主才可以拉人入群。为了防止营销人员对“不明真相”的好友过度骚扰,动不动就把他们拉入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群中,微信群特别开通了“入群邀请制”——你想拉别人进群时,只有对方同意,他才会被你拉入群。

    但这新规则还是让很多“群奴”感到无奈。“以前突然被拉进去,好歹还可以‘装无辜’退群,现在收到某人的邀请入群,几乎等于给你发个‘最后通牒’,要是不通过,那可真是伤了人家的面子。”小张说。

    对此柳中权教授认为,微信群并非是人的连接,而是关系的连接,脱离了实际关系的支撑,微信群形同虚设。而一个好的微信群,离不开一个好的规则设计。这里的规则包含系统本身自带,比如群人数、发言条数、字数限制、认证资格等,也包括了群运作的自我约定,比如不灌水、不鸡汤、不广告之类。在他治与自治的双重约束之下,形成了一个群的基本生态。很显然,对一个好“群”来说,他治与自治缺一不可。“这与现代社会模式也是互为映射的。”柳教授说,微信群这类虚拟社会的规则建立在几千年人们对社会规则探索的基石上,除了网络社会原生的他治和自治,还同时受到实体法治和道德伦理等规范的制约。反过来,虚拟群的蓬勃发展,也在促进实体社会治理的进步。这体现在为互联网管理立法,让法治不仅适用于实体,也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上的虚拟社会。

    “心灵鸡汤”聚集地

    朋友圈大多数是转帖,渐成“广告软文”“心灵鸡汤”的聚集地。

    群友太过聒噪

    全职在家人士有事没事都要发言。若是这个爱说话的群友身在大洋彼岸,会让上班族崩溃。

    生拉硬拽入群

    本来没有关系的人硬找共同的兴趣点非常困难。

    太多小广告

    有了微信之后,每个人都开始做生意了。微信圈成购物圈,天天打小广告让人生厌。

    群友言语不客气

    如果群中有人特别不注重互联网礼仪,甚至出口成脏,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工作时间被拉长

    微信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工作时间被拉长,生活乐趣被冲淡。

    骚扰信息甚至

    行骗信息难以过滤

    利用微信群行骗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本文由 微营销手册 作者:微营销手册 发表,其版权均为 微营销手册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微营销手册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5

发表评论